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最新消息

熱門關鍵字:土壤、地下水、整治場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
土壤及地下水技術認證制度最新相關訊息

2025/04/01 臺灣攜手東協區域 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永續治理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於本(114)年3月26日(星期三)假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辦理「東協區域土壤及地下水挑戰與永續治理策略國際論壇」,本次論壇匯聚來自泰國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及越南農業與環境部官方代表,泰國、印尼、越南學者,及國內地方環保機關、土壤及地下水產學代表與在臺就學之外籍與臺灣籍研究生,共同探討我國與東協區域國家土壤及地下水環境治理挑戰與合作策略,並進行「土壤及地下水調查整治研究競賽」頒獎,表彰5組隊伍優秀研究成果。

環境管理署劉瑞祥副署長開幕致詞表示,臺灣早在1970年代就開始推動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制及廢棄物處理,並於2000年公布實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逐步完備相關行政法規,並透過徵收污染整治費,有效推動污染預防和整治工作。顏旭明署長表示,臺灣在過去20年間,累積了豐富的污染調查與整治技術經驗,藉由定期辦理國際工作坊、技術講習會及指導委員會,持續與國際接軌及經驗交換進而提升技術能力,為拓展以臺灣為核心的雙邊或多邊合作奠定良好基礎。本次論壇也藉由與東協區域國家的深度交流,促成產官學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改善環境品質,推動區域性永續發展目標。

本次論壇聚焦臺灣、泰國、越南及印尼在土壤與地下水環境保護上的挑戰,促進對東協夥伴國家的理解,凝聚產官學界智慧,深化國際合作,拓展臺灣在東協區域的影響力。論壇特設研究競賽圓桌論壇,提供「土壤及地下水調查整治研究競賽」參賽者展示創新成果的平台。競賽共有29組隊伍參與,初審選出10組進入複審,並於論壇中發表研究,透過專家與學生交流,深化對環境治理的理解,探討污染治理的創新策略與應用。最終,評選5組優勝隊伍,頒發總獎金12萬元。競賽機制促進學術與實務結合,激發創新與永續思維,推動東協區域國家土壤與地下水環境的永續發展。

環境部環管署強調土壤及地下水資源永續是全球的環境議題,冀望透過本次論壇的交流平台,深化與東協區域國家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為改善環境與生活品質而努力。

2025/03/07 土污整治與環評審查屬不同法定程序 請尊重環評委員專業獨立判斷

環境部表示環評係為預防、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並已於「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8條規定開發行為基地不得位於相關法律所「禁止」開發利用之地區;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簡稱土污法)與環評審查分屬不同法律程序,且究土污法立法意旨係為規範土地於發生土壤、地下水污染時,要求污染責任人進行污染整治工作,並於整治完成後才能土地利用,即為「限制」受污染土地之利用,而非「禁止」開發。

公民團體稱土壤污染調查報告指出多個測點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要求環境部於土壤污染調查完成前,暫停環評審查一事,查環評審查所謂開發行為,包括規劃、進行及完成後之使用,規劃階段尚不涉及實質土地利用,又查協和發電廠目前非屬公告土壤污染整治場址之限制開發利用地區,依土污法縱然後續倘經基隆市政府進場查證,並公告為土壤污染整治場址,僅屬「限制」土地使用而非「禁止」開發,實非為法規明文禁止開發之區域,環境部依法辦理環評審查,無須暫停審查。

查環評委員已於會中針對公民團體於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28次會議上所提土壤污染調查報告等資訊,進行充分討論,並作成「民眾於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28次會議提供之協和電廠土壤污染調查報告,開發單位應將108年迄今土壤及地下水之自主調查報告資料納入定稿附錄,增加土壤及地下水之監測地點、項目及頻率,後續應積極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辦理等內容納入定稿」等決議。

環境部強調環評大會審查係由全體環評委員本於專業及獨立性做專業判斷,本案歷次重要議題及環團所提各項質疑項目,包含港埠營運、操船安全及海域生態業經出席環評委員均表示會議資料及開發單位答覆內容已足夠進行專業判斷,出席環評委員最終採共識決議「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環境部呼籲尊重環評委員的專業及獨立判斷,經檢視審查過程均符合行政程序,並無審查程序不公正之情事。

2025/02/21 地下水污染場址改善有成 環境部解除離島大型儲槽類整治場址列管

環境部於本(114)年2月12日公告解除澎湖縣湖西供油中心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列管。經過多年努力,該場址的污染物濃度已低於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這不僅代表該區地下水污染問題已經獲得有效改善,也成為今年第一個成功解除列管的離島大型油品污染整治案例。

這起案件最早可追溯至107年,當時在湖西供油中心庫區外的台電人手孔內發現浮油,環境部(改制前為環境保護署)立即展開調查,確認地下水已受到油品污染,於同年12月10日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為了確保下游民眾的用水安全,澎湖縣環保局於案件發生之際,第一時間要求中油公司執行應變措施,於當年10月完成設備設置與運作,有效防止污染擴散。隨後,中油公司依規定提出整治計畫,執行期間由環保局邀集專家學者定期召開會議,監督計畫執行進度,經過4年多的改善,確認污染物濃度已降至管制標準以下,因此正式解除列管。

環境部強調,受污染環境要恢復原來的樣貌,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人力與金錢,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如果不即時處理,可能會擴散並加深其影響範圍,甚至危害環境和人類健康。因此,提醒事業單位務必落實管理,增強預防意識以防範污染發生,確保土地資源永續利用,攜手維護美好的環境。

2025/01/31 113年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與模場試驗專案執行說明會

目的:為協助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公立研究機構及財團法人學術研究機構,於執行本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及模場試驗專案」作業期間,能更瞭解專案執行期程與相關管考及系統作業,本署特辦理執行說明會,期藉本次說明會協助各單位對專案期程、管考、系統電子化憑證核銷等作業執行應注意事項。

時間:114年2月26日(三)10:00 AM ~ 12:00 PM

報名方式:即日起至114年2月21日(五)止,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3TTR1KURbAFHZsqs5

辦理方式:採視訊會議辦理,會議連結:https://meet.google.com/jxj-hvve-ifw

其他說明:本次說明會採線上報名,報名與會人員請於說明會開始時完成線上簽到。如不克參與之執行單位,本說明會將全程錄影,會議影片及相關資料後續請至「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與模場試驗專案宣導網」參閱。

如需詢問說明會相關事宜,報名簡章及聯絡方式如下:環管署土污基管會 陳永慶助理環境技術師 (02)2383-2389分機59610

2024/12/02 透明公開土水好技術 環管署推動技術證明制度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為了推廣並透明公開國內土壤及地下水調查整治好技術,於本(113)年11月28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土壤及地下水有效性技術推廣應用成果發表會」,現場不僅有業者土水有效技術發表、技術操作攤位實體展示,並邀請菲律賓及丹麥專家分享國際間環境技術認證制度發展現況,研討未來國際合作的契機,吸引超過百位來自產、學、研各界人士參與及熱烈討論。

環境管理署劉瑞祥副署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該署自111年起積極推動「ISO 14034環境技術查證(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ETV)」三階段認證制度,透過專家逐案嚴格審查整治有效性及過程紀錄,截至今年,該署已經核發34件「污染場址完成整治技術證明」及9件「技術有效性自我宣告證明」,表彰整治業者積極投入技術研發的成果及污染整治修復環境的努力,提供國內污染場址可信賴且實用的整治技術,幫助受污染的土地恢復健康。同時也積極參與國際環境技術認證制度的平臺,透過國與國的技術相互認制度,除精進臺灣環境治理技術,幫助我國優良的整治廠商與技術,培育更多的土水人才;也將國內研發的好技術,透過國際合作平台,爭取嶄露國際市場的機會,提升國際能見度。

環境管理署表示,本次成果發表會由獲頒證明的廠商以專題方式,介紹污染場址整治應用技術的具體案例。另為借鏡國外環境技術查證發展的經驗,邀請菲律賓科技部環境技術查證計畫Mr. Reynaldo L. Esguerra主任,以及丹麥環境技術查證公司ETA Danmark Mr. Peter Fritzel經理,分享菲律賓以及丹麥兩個國家的環境技術查證制度架構及運作模式,協助國內瞭解各國ETV體系與國際標準接軌。會場外設置海報展覽區及技術攤位,展示我國優良土水污染整治廠商的技術設備,提供現場來賓深入了解與交流討論的機會。

環境管理署強調,期望藉由此次成果發表會,進一步推廣土水整治技術證明制度,吸引更多國內外優質廠商與技術開發機構的參與,促使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整體品質提升,加速污染場址的整治工作並預防污染的發生,透過制度的建立,為國內產業拓展海外市場奠定基礎。

2024/11/16 土水保護電競賽決賽開打,30位選手現場較量土水知識

為推廣土壤及地下水保護觀念並響應數位學習趨勢,環境管理署攜手PaGamO線上遊戲學習平臺,舉辦「淨土之巔-土壤及地下水保護電競賽」,線上推廣知識任務已累積8萬人參與,全臺有近2,000位學生參加初賽,並於今(16)日舉行實體決賽,30位初賽脫穎而出的選手齊聚一堂進行知識對決,最終由來自嘉義縣5年級的邱冠勳同學以卓越的表現奪得冠軍金獎!

本次電競賽以嶄新方式向學生傳遞環境保護知識,採用有別於傳統宣導的創新模式,涵蓋土壤及地下水保護、淨零綠生活、環境管理及廉政等主題知識,並由專家設計超過400題題庫,透過線上學習工具,突破地域限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

考量土壤及地下水領域對學生較為陌生,環境管理署在電競賽開賽前推出兩波線上知識任務,作為暖身活動,累積超過8萬人參與,並整合環保主題線上學習資源,培養學生主動查找答案的態度。此外,活動中有來自高雄市與南投縣的教師帶領學生北上參予競賽,展現出奪冠的決心。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強調,全臺超過9千處污染場址經過努力推動改善,大部分已完成改善。本次參賽的小朋友透過知識競賽嶄露頭角,具有成為環境守護者的潛力。部長期許,這些學生都是環境部部長分身,發揮創意改變環境,發現污染主動通報,未來投入成長中之綠色產業,為共同守護地球貢獻力量,保護我們的環境。

2024/10/05 環管署「113年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及模場試驗專案」徵求截止日期延長

因受山陀兒颱風影響,環境部環境管理署「113年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及模場試驗專案」的公開徵求作業截止日期已延長至 10月11日(五)下午5時!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請大家把握時間,踴躍申請!

2024/09/04 113年土水研究模場補助專案 即日起公開徵求

環管署表示,本次徵求特色為「解決國內優化需求,接軌國際韌性發展」、「設定分級,擴大應用規模」、以及「落實低碳綠生活,程序e化更便利」。本年度將徵求主題聚焦於施政重點,並接軌國際環境政策與技術發展趨勢,以及推動研發技術實場化,共提出8項徵求主題及11項技術子題技術,包括整治程序優化、永續與韌性整治、風險導向整治技術、智慧污染監測、新興污染課題、先進污染鑑識、人工智慧運用及污染土地再利用管理與推動策略等

歡迎國內公私立學術研究單位、公立研究機構及財團法人學術研究機構踴躍提出申請,申請重要資訊如下:

1. 請於本(113)年10月11日(五)下午5時前備電子公文、構想書電子檔發文至環境部環境管理署,以本署收訖電子公文為準

2. 徵求書全文、申請文件請至SRFS系統下載專區參閱

3. 環管署預計於113年9月10日(二)上午10時、9月12日(四)下午2時辦理2場次徵求說明會

2024/08/29 臺菲日交流環境技術查證互認機制 攜手建構亞太區域土水保護及整治技術合作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於113年8月29日舉辦「臺菲日土水環境技術查證(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ETV )交流會議」,攜手日本產業環境管理協會(Jap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for Industry, JEMAI)與菲律賓科技部工業技術開發研究院(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stitute,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ilippine, ITDI-DOST),共同探討ETV國際互認的機制,深化我國在土壤與地下水保護技術於亞太區域的合作關係。

環境管理署為開啟東南亞土水ETV相互認證之制度,邀請在ETV查證制度及技術實行多年的日本與菲律賓的環境技術領域代表來臺,與國內學術界及產業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針對ETV認證、查證及推廣經驗,進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環境管理署劉瑞祥副署長於會議開幕致詞時表示,臺灣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研發及實務應用,累積豐富的經驗與實力,藉此機會讓臺灣產業界了解國際上對於環境技術查證的要求及準則,未來期望進一步跨足推廣ETV國際合作關係,並與以臺灣為主席國的「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ReSAG)12個會員國連結,利於接軌國際環境技術互認,並貢獻臺灣在土水污染整治技術的能力,協助亞太地區國家保護及復育土壤地下水資源。

本次交流會議日本大野香代博士與菲律賓科技部工業技術開發研究院環境與生物科技組ETV計畫主任Mr. Reynaldo L. Esguerra,分享其國家現行環境技術查證的制度,並表達對推動雙邊ETV互認制度充滿期待。會議中各國代表也各自分享已完成驗證通過的環境技術查證實例及查證流程,並交流討論在依循ISO 14034環境技術查證的架構下,如何達成國與國之間技術互認的共識及建立平台。難能可貴的是,本次交流會同時邀請國內認證單位及查證與測試單位,讓國內業者了解ISO14034最新國際推動情形及未來發展趨勢,為未來邁入國際市場預做準備。

我國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在亞太區域有著領導的角色,藉此技術交流會議,成功奠定了臺菲日三方在環境技術查證領域的合作基礎,並創造多項潛在的合作契機,為臺灣在推動國際環境技術合作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2024/08/16 112年度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績優機關頒獎典禮

為表揚地方政府在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並感謝地方政府所做出的努力,特於8月16日假環境部多功能會議廳舉辦「112年度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績優機關頒獎典禮」。本頒獎典禮由部長頒發各項獎項給予表現優異的地方政府,以感謝各地方夥伴與中央政府攜手保護家園,共同努力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同時,本頒獎典禮旨在表揚地方環保同仁的付出和執行成果,並期望各地方環保機關持續努力維護生活環境品質,確保健康永續的家園。

本次頒發112年度11個績效考核獎項,包括:環境影響評估與環境教育、空品維護與噪音管制、水質保護及土壤整治、資源循環、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淨零綠生活、環境測定及綜合業務、垃圾處理及環境管理、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毒物及化學物質管理,以及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總成績等項目。每個獎項背後所代表的環保工作各有不同,獲獎的地方政府皆積極推動各項環保工作,並結合當地特色實施創新的環保措施,成果皆相當亮眼,值得讚揚。

環境保護工作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共同努力,積極執行各項環境保護工作。同時,還以多元創新、更全面的方式向民眾宣導環境保護,並廣泛與深入地和各界交流與合作,共同守護臺灣生活環境,確保國人生活品質,達到永續資源利用。

2024/07/07 環境數據管理之最佳實踐簡介

環境數據管理 (environmental data management, EDM) 是一個廣泛的領域,包括有關環境研究與環境監測等各面向數據,從棲息的研究、野生動物管理計畫到健康諮詢與有害廢棄物場址的整治等。該文件提出,監管機構在其管轄範圍內積累大量有關環境問題的數據,但這些數據庫的收集、存儲、分析與共享方式往往組織不善且不協調,這可能導致收集的數據只能由監管計畫中部份的工作人員存取,無法與計畫外的他人共享,可能造成此類數據長期處於閒置狀態,難以在需要時被找出、共享與使用,因此非常需要有關管理大量環境數據的最佳實踐的指導。

ITRC 環境數據管理最佳實踐 (Environmental Data Management Best Practices, EDMBP) 團隊通過發布一系列關於環境數據管理在所有階段實施最佳實踐的指導文件,以滿足上述提出的需求。數據管理的整個過程涵蓋數據管理規劃、數據品質、現場數據收集、數據交換與公共傳播等面向。

在這一份文件中以互動式目錄為主軸,並以相關的資訊作為補充,詳細地介紹如何更好的使用這份文件。目錄中涵蓋了由 EDMBP 團隊準備的內容概要說明書、子主題表、勾選清單、案例研究、互動式工具和輔助文件。這些文件由來自州與聯邦政府、學術界、工業界、環境諮詢機構與公共利益團體等 400 多名環境從業者組成的團隊制定。專為美國各州、部落與聯邦環境工作人員以及其他人(包括利害關係人、項目經理與決策者)設計,使他們能夠獲取環境數據管理最佳實踐的工作知識。

發布單位:美國州際技術與法規會 (The Interstate Technology and Regulatory Council, ITRC) 2023年1月

2024/06/07 中油綠島漁港加油站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改善完成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綠島漁港加油站因地下水中總石油碳氫化合物污染超過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於107年公告為污染整治場址,現綠島漁港加油站完成污染改善,並經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驗證通過,環境部6月6日公告解除污染整治場址列管。中油公司於107年通報綠島漁港加油站汽油洩漏,隨即啟動緊急應變調查污染情形,經查證屬實,並於107年10月11日經臺東縣政府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及地下水污染管制區,於同年12月25日經環境部(即改制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為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本案在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監督下,除要求中油公司提出整治計畫進行改善,整治期間定期邀集專家學者召開會議,督促行為人改善及預防二次污染。中油公司為顯企業責任,在環保局嚴格監督下,依核定之污染改善期程,歷經5年時間完成整治,總費用約2千7百萬元。環境部另補助臺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驗證費用,協助本場址土壤及地下水評估及檢測作業。

環境部強調,加油站不僅在提供燃料、支持經濟和基礎建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還在方便公眾生活、保障能源安全和支持未來能源轉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地下形式儲油槽發生洩漏不易察覺,環境部推動加油站定期監測申報並落實自主管理,以預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確保土地永續利用,共同維護土壤及地下水品質。

2024/05/24 【活動】113年5月24日「污染場址的圍封及固化與穩定化處理」新書重磅登場

照過來!照過來!由國立中興大學盧至人教授及國立臺灣大學吳先琪名譽教授共同主編『污染場址的固化、穩定化與圍封處理技術』新書將於5月24日重磅登場!

本次新書發表主軸以污染場址採用圍封及穩定化處理之基本概念、應用限制、技術工法、環境監測與健康風險評估及分享國內外實務案例,使得讀者對圍封及固化與穩定化技術有進一步的認識,並能於適當機會加以推廣應用,歡迎同仁及轉知廠商踴躍參加~

【活動資訊】
一、活動名稱:「污染場址的圍封及固化與穩定化處理」新書發表會
二、主辦單位:臺灣土水污染防治技術合作平台
三、時間:113年5月24日(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四、地點: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10樓1001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
五、報名系統將於5月6日(一)起受理報名
歡迎踴躍報名,檢附新書發表會議程1份,有興趣同仁請逕至活動資訊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KjGdTp36TfuAgErC8

2024/01/15 臺南市含氟工廠土壤及地下水整治場址改善有成 環境部今日公告解除列管

統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新市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改善有成,土壤污染物「順-1,2-二氯乙烯」;地下水污染物「氟鹽」、「氯乙烯」、「1,1-二氯乙烯」、「順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經驗證濃度均低於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環境部於今日﹙1月15日﹚公告解除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列管,此為臺南市首例含氟有機溶劑整治場址解除列管。

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為釐清工業區地下水污染整治責任,於105年辦理臺南市新市工業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工作,發現土壤及地下水受有機溶劑污染。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規定,107年3月28日公告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控制場址,由環境部(即改制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07年8月15日公告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

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要求該公司提出整治計畫以進行污染改善工作,於整治期間亦經該局追蹤監管。統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為顯企業責任,亦積極進行污染改善,歷經4年整治改善期程,花費整治金額達2仟6百萬元,提早完成污染改善作業,112年7月經環保局進場驗證,結果顯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濃度已低於管制標準,故解除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場址列管,完成土地活化面積約2萬平方公尺。

環境部強調,工業區的存在可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及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但密集的產業聚落也導致污染的潛勢增加,工業區內之事業應加強與工業區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合作,辦理工業區土壤及地下水品質監測,建立預警機制,有效預防土壤及地下水遭受污染,確保工業土地永續利用,共同維護土壤及地下水品質。

2023/12/29 環境部修正發布「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收費辦法」

環境部為控管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提供申報污染整治費之優惠費額,鼓勵事業投保環境損害責任險以有效因應可能之污染風險,修正發布「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收費辦法」。

環境部表示,依據環境基本法,環境污染者應對其所造成之環境危害或環境風險負責,且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相關污染防治設備或工程項目已屬必要措施,業者應據以負擔企業社會責任,故修正收費辦法第10條,鼓勵繳費人投保環境損害責任險時,給以整治費95%計算之優惠費額,來申報繳納下一年度的各季整治費,並刪除工程退費及等同效益保險退費規定。

環境部提醒,本次修正自114年1月1日施行,考量部分繳費人已投資污染預防工程期程跨年完工,且為使業者有充裕時間規劃投保環境損害責任險,所以修正為繳費人於113年12月31日前,已投保環境損害責任險或等同效益保險及新投資於預防土壤、地下水污染有直接效益之設備或工程所實際支出費用時,得於114年6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提出退費申請。

同時,為簡化繳費人申報程序,繳費人當季應繳納整治費費額若未達新臺幣200元時,本次修正為無須申報。若繳費人不確定應繳費額時,可至「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網路申報及查詢系統」(https://sgwb.moenv.gov.tw/sgwfundo/)試算。

2023/12/04 環管署辦理亞太土水污染整治官員訓練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簡稱環管署)於今年12月4日至9日辦理第4屆「亞太工作小組官員專業訓練課程」,環境部沈常務次長志修親自蒞臨會場致詞。本次活動為環管署於西元2011年創建亞太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作小組(簡稱亞太土水小組),並且擔任7屆主席國迄今,已培訓亞太國家土水整治官員115人次,此次為經歷疫情後首次辦理,期待將我國產官學專家的實務經驗分享給來臺參訓的亞太地區環保官員及學者,與夥伴國家共同合作提高亞太地區環境治理能力及保護環境品質。

環境部沈志修次長致詞時表示,臺灣重視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工作,在2000年公布實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這是亞洲地區第一個同時管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特別法,同時成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執行全國性污染調查及整治。歷經20多年的努力,已完成全國農地改善、高潛勢污染工廠調查,並與產官學合作,研發與推廣多元的調查與整治技術、風險評估方法及污染土地再利用等工作,已建構法制面、財務面、技術面、產業面的完整土水管理制度,希望能分享給亞太地區夥伴國家,透過亞太土水小組的政府間合作平台,促進亞太地區提升環境治理的能力。

環管署表示,相信這些學員未來遇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時,能應用這次訓練課程所學的場址調查、整治技術與風險評估及管理,規劃與執行解決方案,也期待回到各自國家後,共同透過政府行政的力量,為土水保護的法制推動及整治實務,建立紮實的基礎共同保護亞太地區土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2023/12/04 2023 世界土壤日,守護土壤及水資源

為加強民眾對土壤保護的認知,及響應聯合國號召於12月5日世界土壤日(World Soil Day)辦理宣傳或活動,以提醒民眾土壤的重要性。環境部環境管理署於12月4日(星期一)到12月8日(星期五)於土淨水清系列活動臉書粉絲專頁辦理5天的有獎問答贈送綠點活動,歡迎民眾踴躍響應保護土壤的國際性活動。

本(2023)年世界土壤日主題是「土壤和水,生命之源」(Soil and Water: a source of life)。土壤和水資源為地球上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腳下土壤中豐富的孔隙可讓雨水滲透及過濾淨化地表的水源,並具有保水、蓄水與涵養水資源的重大功能,影響著植物養分吸收及對各種生命的供給,但近年因氣候變遷和人為活動的衝擊,已關係到民眾的日常生活,對自然生態環境土壤系統的維持及保護就更加重要,需要全民一同來重視。

土壤為解決人類現今面對各大挑戰之關鍵因子,良好的土壤品質可調適及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提供水資源並淨化水質、確保糧食安全,透過永續土壤管理可減緩土壤退化、恢復土壤健康,實現氣候中和並增加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讓我們一起共同守護珍貴之土壤,讓土壤資源能夠永續利用。

2023/11/27 2023 推動臺美泰土壤及地下水技術交流

「2023臺美泰土壤及地下水技術交流」由臺灣與美國環保署代表團就技術面及法規面廣邀泰國環保主管機關官員,線上及實體共計逾100位人員參與,三方分享在土壤及地下水場址管理及污染調查、整治技術之經驗,在互惠及共同成長之前提下,持續深化緊密的夥伴關係,並探詢海外市場發展之商機。劉瑞祥副署長在開幕致詞表示,過去幾年因為疫情關係僅能以視訊方式辦理技術論壇,本次到訪泰國進行面對面技術交流及場址勘查,提供泰國執行污染場址管理及技術協助,更能藉此瞭解泰國污染整治與環保產業發展之現況與需求,持續深化雙方合作。

臺灣在土壤及地下水領域持續於亞太區域居於領先的地位並扮演重要角色,本次技術交流活動,在產官學各界共同努力付出下,臺美泰三方奠定堅實的合作交流方式,並促成多項合作契機,完成本次出訪任務,開創土壤及地下水國際合作交流的嶄新里程碑。